———攀鋼集團鋼釩煉鋼廠創新驅動降物耗
面對物流成本高,半鋼煉鋼硫含量高、溫度低、熱源少等種種不利因素,攀鋼集團鋼釩煉鋼廠堅持創新驅動,深挖降本增效潛力。1月~8月份,該廠降低成本1.78億元,達到歷史最高水平。
轉變觀念 攻堅克難
受場地、資源等“先天”因素影響,攀鋼釩煉鐵廠的噸鋼成本高于同業262.08元,這讓個別職工感嘆“命不好”,甚至失去了攻堅克難的勇氣。
對此,該廠轉變思想,向行業先進企業看齊,深入開展觀念行為對標,引導職工樹立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戰勝困難的理念。通過深入作業區調研,該廠提出了優化復吹工藝、經濟合理“吃”廢鋼、千方百計多吃含鐵物料等具體措施,增強了大家打贏扭虧增效攻堅戰的信心。
同時,該廠也提出:“市場不相信眼淚,競爭不同情弱者,‘先天不足’不是畏難懈怠的借口,只能是激勵我們加倍努力的理由。”
管理升級 增添活力
該廠推出了一系列管理創新的新舉措,實現了成本管控的信息化、精細化和前瞻性。
首先,該廠建成工序成本動態管理系統,成功實現了從以領代耗、月末結賬到以實際消耗動態計算成本的跨越。對每爐鋼的成本構成單元進行實時統計分析,成本超出標準值的馬上亮紅報警,讓操作工及時發現偏差,實現成本核算“爐爐控”;實時反映各個班的成本消耗,形成班組、崗位排名,讓操作工下班前能看到當班成本情況,上班前能發現成本指標排名差距,實現成本控制“班班清”;每日形成成本報表和趨勢圖,根據趨勢變化及時調整操作,變事后管理為事前預防,實現成本管理“日日明”。
其次,通過量化積分,實現管理由事后、低效向高效、預防的轉變。如在安全、生產方面制定了預防管理記分辦法,對在日常安全管理、生產檢修過程管控中出現異常而沒有構成事故的行為進行記分處理,鼓勵職工提前一步想問題、靠前一步抓落實,提高預防管理水平,減少事故損失。據統計,今年該廠月均事故損失比去年減少26.63萬元,降幅為21.65%。
最后,量化工序服從指標,實現從定性評價到定量評價的轉變,改善了上工序對下工序的服務質量,提高了均衡經濟生產水平。今年初以來,該廠的全流程物流時間較去年縮短3.26分鐘,電加熱時間、單中包連澆爐數、溢漏鋼和澆鋼死流等均衡經濟生產指標也都持續優化,為降低成本奠定了基礎。
科技創新 破解“瓶頸”
“嗚……”9月3日下午,隨著一聲長笛,機車拉著一罐鋼水從轉爐區域駛向350米外的板坯連鑄生產現場。跟去年不一樣的是,盛裝鋼水的鋼包“戴”上了一頂帽子,這是該廠實施鋼包加蓋技改項目帶來的變化。
該廠生技室副主任姚玉磊對此表示:“給鋼包加蓋可以減少鋼水溫度損失,從而降低出鋼溫度,縮短鋼水的加熱時間,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。”據了解,這是該廠依靠一系列科技創新突破降本工作“瓶頸”所采取的措施,而鋼包加蓋項目就是其中之一。
該廠通過脫硫噴吹系統改造、提高自動化脫硫水平、優化脫硫劑配方、實施分級脫硫、開展硫渣熱態循環利用等措施,消化高硫鐵水對成本的影響。在滿足鋼種性能、用戶需求等條件下,該廠優化鋼種成分設計和工藝要求,提高成分精度控制,按中下限控制鋼種合金成分,降低合金成本;確定了優化轉爐煤氣回收工藝參數、完善7座轉爐氮封控制等15個節能降耗的“一攬子”項目,補齊能源動力費用這塊短板。
今年初以來,占總成本80%的全流程鋼鐵料消耗較去年降低9.68千克∕噸鋼;長期居高不下的噸鋼綜合能耗打了翻身仗,同比下降38.4%,創出6.92千克標準煤∕噸鋼的歷史同期新低。
協同降本 形成合力
任毅是該廠原料作業區的一名職工。今年初以來,他多次與采購單位一起參與“砍價”,盡可能降低原材料的采購價格。而在往年,是很難看到這種情形的。
今年,該廠樹立將降本工作觸角向上下游延伸的理念,分批對全廠作業長、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開展財務知識培訓,要求相關人員必須了解本單位所使用原材料的價格走勢,為原材料經濟采購、科學使用提供支撐。
該廠建立“產供研銷”一體化降本工作機制,與采購部門協同,開展價格對標,清理獨家供貨,提高零庫存比例,用低價位材料替代高價位材料。1月~8月份,該廠原材料采購價格較去年降低5.2%。其中,無煙煤增碳劑比2013年均價降低390元/噸,降幅達到21.5%,年可降低使用成本463萬元。
該廠通過功能承包,將原材料生廠家的利益與鋼廠生產和降本工作緊緊捆綁在一起,使彼此從“兩家人”變成“一家人”,形成降本合力。
據了解實施功能承包前,脫硫噴槍按支結算,試用各種措施均難以實現壽命的大幅延長;實施功能承包后,不僅有效促進了供應商延長脫硫噴槍壽命的意愿,而且脫硫噴槍壽命延長了一倍,成本降低了20%。今年初以來,該廠實施功能承包項目18個,與承包前相比,降低使用成本1200萬元。 |